2022-05-24 | 文章來源:
推薦:特崗教師報名入口特崗教師報名條件結果查詢特崗教師待遇
第五節(jié)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實際上是德育實施過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內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徑的有機結合。當代有影響的道德教育模式包括認知模式、體貼模式、社會模仿模式和價值澄清模式。
第一,認知模式
道德教育認知模式是當代道德教育理論中最流行、最占主導地位的道德教育理論。它由瑞士學者皮亞杰提出,并由美國學者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該模型假設人的道德判斷是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由低到高發(fā)展的,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兒童道德判斷的發(fā)展及其行為的發(fā)生。
這一理論的特點如下:1 .人性是理性的;2.必須注意個體認知發(fā)展與社會客體的相互作用;3.關注個體道德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過程。
認知模式的特點是:一是提出了以正義發(fā)展為主線的道德教育發(fā)展階段理論;二是構建更加科學的道德發(fā)展觀,提出智力與道德判斷關系的總體觀;第三,通過實驗建立了全新的學校德育模式。
認知模式對我國學校德育改革的啟示在于:1 .科爾伯格對道德判斷發(fā)展六個階段的定義可能不符合我國國情,但研究方法和結果總體可信,值得進一步研究和發(fā)展。根據(jù)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可以修正科爾伯格的研究。2.發(fā)展性原則在中國學校的知識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3.我們的學校在系統(tǒng)地傳授道德知識方面有很多經驗。
第二,理解模式
理解和學會關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是英國學校道德學家彼得·布爾(Peter bull)提出的。由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創(chuàng)造。
這一理論的特點如下:1 .堅持性善論;2.堅持認為人有自我實現(xiàn)的天然傾向;3.以培養(yǎng)健全人格為德育目標;4.倡導民主道德教育。
理解模式的特點是:它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在解決具體的人際-社會問題時的各種可能反應;它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在解決具體的人際-社會問題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學會關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應,教師可以據(jù)此引導學生圍繞大家提出的行動路線進行講座或角色扮演主題。
體諒模式對我國學校德育發(fā)展改革的啟示在于:1.如果把;學會關心;視為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么,這個總的教育目的應當分解成層層推進的目標體系,從培養(yǎng)學生對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養(yǎng)較為豐富的人際意識,直到培養(yǎng)比人際意識更為復雜的社會意識;2.目標體系應當通過一套精心設計、內容逼真且包含人際一社會問題情境的教材體現(xiàn)出來;3.應當與各學科的教學結合起來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學生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