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2 | 文章來源:
新課程改革的評價觀。這部分知識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很容易以案例分析題的形式進行考查。所以考生在備考過程中要知道每一個要求所對應的可能的行為,在案例分析題中面對老師的行為時,要對應自己的行為違反或符合哪一個準則。新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是發(fā)展性評價。發(fā)展評價的基本內涵包括:
(1)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發(fā)展。
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fā)展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和調節(jié)功能,激發(fā)其內在發(fā)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xiàn)自身價值。
積極行為:促進學生進步,幫助學生進步。比如考試結束后,老師幫助學生分析成敗,讓學生明白自己失敗的原因,為后續(xù)糾錯提供依據(jù)。
消極行為:選拔人才,選拔人才。比如老師只把考試作為選拔學生的標準。
(2)反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評價的發(fā)展趨勢。
關注人的發(fā)展,強調評價的民主化和人性化,重視被評價者的主體性和評價對個體發(fā)展的建設性作用。
積極行為:教師尊重學生,重視以人為本。
消極行為:老師忽視學生,不尊重學生人格。
(3)綜合評價內容。
注重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特別是創(chuàng)新、探究、合作、實踐的發(fā)展,以適應多元化人才發(fā)展的要求。
積極行為:注重德、智、體、美、勞的多重評價,從不同角度評價學生。
消極行為:只關注學生的智育,只關注成績。比如一個老師認為只有成績好的學生才是好學生,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不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等等。
(4)分層評價標準。
注意評價者之間的差異和發(fā)展的不同需要,促進其原有水平的提高和發(fā)展的獨特性。
積極行為:不同的標準對待不同的學生。例如,教師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表來評估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
消極行為:用一把尺子對待所有學生。比如老師用同樣的尺度對待不同水平的學生。
(5)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將定量評價方法與定性評價方法相結合,滿足綜合評價的需要,豐富評價考核方法。如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境測驗、行為觀察和開放性考試等。,追求科學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積極行為:考試與其他評價方式相結合。比如一個老師通過課堂表現(xiàn)、成長記錄袋等來評價學生。
消極行為:只根據(jù)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他們。
(6)評價主體多元化。
變單向為多向,加強評價者之間的互動,強調評價者成為評價者的一員,建立學生、教師、家長、管理者、社區(qū)、專家共同參與、互動的評價體系,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評價者的發(fā)展。
積極行為:學生自我評價和其他評價相結合。
消極行為:老師們異口同聲,老師們自我評價。
(7)關注發(fā)展過程。
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使學生、教師、學校、課程的發(fā)展過程成為評價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最終的評價結果隨著改進方案的確定成為下一次評價的起點,進入被評價者發(fā)展的過程。
積極行為: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消極行為:只注重學習成績。
對于上述評價理念的主要內容,考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明確每個內涵對應的教師行為,并做好相應的工作。